“给孩子”系列:留一套可以传世的书给孩子
为了“给孩子一部好作品”,诗人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一直致力于发动最好的作者为孩子写书,去年年底,这套书出版到了第10本——《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
3月27日,“给孩子”系列图书策划人之一、活字文化总经理、《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责任编辑李学军做客北京电台故事广播《读书俱乐部》栏目,分享读者关心的《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及“给孩子”系列的整体出版情况,今天将节目的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李学军
活字文化总经理、《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责编、“给孩子”系列策划人。
“给孩子”系列
主持人:“给孩子”系列这几年名声很大,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现象,很多的出版公司、文化单位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给孩子”,您知道这事儿吗?
李学军:多少了解一些,自从这套书面世以后,“给孩子”这个名字确实变得非常响亮,这也要归功于我们这套书的主编北岛取的这个名字。
主持人:听说北岛主编这套书的时候,背后还有挺多的小故事,在稍后的节目中还希望您把图书背后的故事带给大家。今天的主角是《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您能介绍一下《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
李学军:《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最新出版的这套书的第10本,历史地理这个名称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不知道到底是讲历史还是地理,简单地说,它讲的是历史上的地理问题。事实上,历史加地理这种看世界的方式,是非常全景式的、大视野的,是认识我们的文明和历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影
这本书用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这样的方式来解读华夏文明的轨迹和成就,从文明、地域、社会、环境、历史、风俗、王朝、城市、地图等角度来全面论述华夏文明。它主要是希望我们在历史中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我们的祖先与山川河流的关系。
另外,历史地理主要还是属于地理这个知识门类,但是地理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有道理,所以唐晓峰老师说地理中是有智慧的,地理的问题不是都在地上,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和行为里,这样地理就是活的,它是活在历史里的,所以明白了道理,再来看地理和历史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会丰富和鲜活得多。
主持人:这本书吸引了很多的大读者和小读者。比如关于驿站,在《给孩子的历史地理》里是这样介绍的:
“驿站的系统很发达,当然费用也是很高的,由于朝廷对。由于朝廷对馆驿的支出有限, 唐代前期的办法是, 由官府指定当地有钱的大户人家主持驿馆事务,并给他们“驿将”或“捉驿”(“捉”就是掌管的意思)等好听的头衔。他们除了负责管理、修缮、接待等事务,还得出钱弥补驿馆的亏损。当然, 这些驿将多是头脑“灵活”的人, 他们很善于利用驿传的体系经商, 这样做不仅可以“以商补亏”, 还可以为自己捞一些油水。有的驿将过不了几年,就变身为巨商。
”这这段话又通俗又好玩,而且让大家对驿站的历史传承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我的感受。您当时编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没想到这么一个关于驿站的描写读者都会觉得挺有趣呢?
李学军:是的,唐晓峰老师写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是专门给孩子撰写的,所以他把很多艰深的道理用很通俗的故事的形式来讲解,但是它背后的道理和艰深的理论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因为驿站背后其实有很艰深的关于大地域、大文明的管理的大道理,唐晓峰先生在书里也提到,虽然没有详细地论证背后的理论,但是这个故事已经能够说明在管理一个大地域、大文明的国家的时候,它里边的运转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主持人:谈到了大地域、大文明,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说真是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没错,但是这本书当中也注意到了驿站这样的小细节,能够让大家对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对一些细节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介绍,能够让小朋友既了解古往今来璀璨的华夏文明,也对于如何形成、如何演变、如何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丰富的了解。那么,对于华夏文明,在这本书里都有一些什么介绍呢?
李学军:刚才已经说了,这本书从八个方面介绍历史地理的内容,对象是中国的历史地理,没有牵涉西方的范围,所以整本书其实讲的就是从里历史地理的视角看华夏文明这样一个主题。当然它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是哪几个核心区,大地域是怎么产生的,中华大地的地域为什么这么大,再下来就是分区治理,只有分区治理,这个大地域的国家才能够有效地管理等等。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影
主持人:《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这本书非常丰富的一点,就是图片,这本书里配了很多的图,不仅有复原图和一些遗迹的照片,还有一些手绘的线图,接下来,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图片的来源?
李学军:配图是我们这套书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是给孩子看的,所以相关的图片能够更生动地配合的话效果会更好。《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这本书必须有图片,因为它谈到的地图、风俗、地理地貌特点等,都是需要有图片来配合的。
唐晓峰先生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也非常注重图片的配合。对历史地理学家来说,查找图片也是他们很得意的一个基本功,另外从做出版的角度我们也做了很多侧面的帮助,比如里面提到的很多地图,不管是古地图还是一些地理分布区域图,都是后来重新绘制的,为此还特意延迟了出版。
主持人:这本书当中有很多高清版的古画,看起来也特别享受,这些高清图片的获得是不是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李学军:确实不容易。这些古画是为了配合书里讲到的山水艺术,山水艺术是中国地理审美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点。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影
主持人:您印象当中,这本书里的哪幅图找起来是最费劲的?
李学军:我记得到最后才完成的一幅图,是讲风俗的这一章里的一张骑毛驴的图。唐晓峰先生希望在这一章里能有一张反映当地人扎白头巾、骑毛驴的风俗图片,一开始是找到了一张照片,但一直联系不到版权方,所以最后唐晓峰老师就找朋友专门画了一张这样的图放在了书里边,才算完成了这个心愿。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内文插画《回娘家》(李心宇绘)
主持人:一本精致的书,一本好书能呈现给大家,其实当中是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给孩子”系列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喜爱,也是因为这套书里的每一本书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所有作者、编辑、策划人的心血。
接下来的问题,这套“给孩子”系列现在已经有10本了,未来计划要出多少本?能不能剧透一些未来还会有什么?
李学军:我们现在计划当中的几十本是有的。后面很快要出的是一本《给孩子的生命简史》,讲生命的进化历史,属于生物学范畴。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即出)
还有《给孩子的古文》,这也是跟我们之前出的《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同属于语言文学的范畴。未来还会有《给孩子的国宝》。
主持人:往宽泛了讲,就是把中华文化、中国的历史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呈现?
李学军:是的,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做成一套给孩子的通识教育百科全书。
主持人:但是有一个问题,像《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都是给孩子的文学作品,怎么让孩子区分出来?或者说,是不是有点过于地细?而有些方面像生物科学,只有一本,是不是有些少呢?我们将来的方向中,哪些方面会多一点?哪些方面会少一点,有没有这样的规划呢?
李学军:你很敏锐。你说到的这几本是我们第一批计划里边的,孩子们比较容易进入的领域。我们都有从小背古诗词、背诗歌的体验,对孩子来说,从文学进入一个文化的领域会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的其他一些领域,我们陆陆续续在开发当中。你刚才说的《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属于自然科学的领域,还有社会科学的领域,包括科幻,属于文学和科学交界的这样一个领域。
其实我们不想把这套书做成按学科方向的,我们这套书的宗旨就是给孩子一个博雅的启蒙的教育,所以就是要跨学科,用综合性的、修养性的、非学科性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素养和想象力。
主持人:李女士,你刚才说这套书是有一种博雅的气质的,其实通过我刚才跟大家分享的这一小段话大家就能感受得出来。它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而且是特别美的故事,把大家带到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当中,让小朋友们特别容易走进历史地理。其实给孩子讲故事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让孩子明白整个历史的演变,明白大江大川的地理位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刚才我为什么念了驿站这样一段文字,就是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很枯燥的内容,但这本书的作者就能把它写成这样。
李学军:是的,在大家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很枯燥的,一些需要去背诵的知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各种事件,你都会去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的,事实上用地理的视角,将这些侧面加进对历史的理解当中,联系起来就会变得鲜活很多。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内页
主持人:是的,我们再分享书中的一段话,这个真是给孩子讲起来又通俗又有趣,而且成年人读了也会觉得:啊,原来历史和地理也可以这样讲。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这是汉代人的说法, 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个今天称之为“文化地理”的现象。在他们当时的语言中, 风与俗不一样,“凡民函五常之性, 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 故谓之俗”。意思是,一个地方的水土,也就是自然生态环境, 影响着人们的性格、 语调、 歌谣等等, 这类事情叫风。而社会中人的好恶, 尤其是上流人物的情欲,影响着人们的趣味、欲望、追求等等,这类事情叫俗。两样加起来,就称为风俗。
”这样的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真的是让很多成年朋友解决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李学军:是的,(这本书里)不仅有宏观的文明的推演,还有后面讲到的风俗、山水艺术、王朝、城市变化这些跟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也是所谓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比较好玩儿的地方。
鸟巢与水立方之间的城市中轴线延长部分的地面
紫禁城太和殿皇帝的宝座就坐落在中轴线上
(来自《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主持人:在编这套书的时候,虽然北岛先生是主编,但是每本书都有不同的作者,比如很多朋友很喜欢的《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的作者都是非常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你们是怎么挑选这些书的作者的?是不是可以和大家简单地说一说呢?
北岛
李陀
叶嘉莹
黄永玉
林西莉
李泽厚
王安忆
刘雪枫
唐晓峰
“给孩子”系列作者群
李学军:这套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家。我们对这套书的定位是:大家给孩子的博雅启蒙文库。
我们希望提供给孩子阅读精品,培养孩子雅正广博的眼光和素质,这样的书是需要大家来写的,他们会基于自己毕生的功力和学养,给孩子挑选或者编写最好的作品,留给孩子经典的可以传世的作品,这是我们这套书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
我们这套书出来之后,其实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也叫“给孩子”的书籍,但是我们仍然出得很慢。我们从2014年7月出第一本《给孩子的诗》,到现在将近四年,这在现在出版界推动速度非常快的形式下,其实是很慢的。之所以这样慢,就是我们对作者的遴选非常严格,对作品把关非常严格,我们希望每一本书都是精品,都是经典。
主持人:目前已出版的十本书,都是以这样的宗旨来操做和执行的,所以带给了大家10本非常精彩的给孩子的书。
刚才我们也谈到了给孩子系列是一套什么样的书,它是由大家给小朋友们写作的,精工细作,出版得不是特别快……除了这样一些特点之外,这套书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李学军:“给孩子”是活字文化策划,和中信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一套青少年阅读文库。这套书的主编是著名诗人、当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北岛,这套书的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大家给孩子的博雅启蒙文库。这里边有几个关键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个是大家,就是作者群的遴选。这在前面已经介绍过。
第二个是博雅,就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修养性的知识的阅读、理解,培养孩子综合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这套书还希望达到一个这样的目标:亲近经典,重拾传统,提升智识,培养美感。这是四个层面对于孩子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追求。
北岛和孩子们读诗
关于这套书的定位,我们有过很多的讨论。下面这几个北岛总结的词,可能会让大家对这套书的定位有更形象的了解,这三个词就是:课外、野外、墙外。
第一个词“课外”。希望在课堂教育之外,提供给孩子有品质、有智慧、视野开阔、优美有趣的读物。现在的课堂有自己的教育体系、知识体系,我们希望在这个体系之外能够提供一些补充,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第二词是“野外”。现在的孩子能到野外去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野外有花草有山水,也可能有荒原有野兽,这样一个复杂的丰富的世界,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去了解和接触到,不给孩子设更多的藩篱,希望孩子的视野更开阔,更接地气。
第三个词是“墙外”。有一幅西方的漫画:一个孩子,脚下垫着一摞很高的书在看墙外的世界。说明什么呢?孩子的年龄还小,对外面的世界需要踮起脚尖才能看到,我们希望做垫在孩子脚下垫那摞书,给孩子提供让他们长高,让他们成熟的营养和工具。
我举一个例子,是《给孩子的故事》的编选者王安忆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王安忆
给孩子的好的故事应该存有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孩子复杂性的幼稚,而是能够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体验生命的厚度。
”主持人:这就讲到了阅读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阅读能带给我们快乐,但对专业的出版人来说,阅读可以给我们以提升。学校教育可以教你知识、把学习分数考得更高,但“给孩子”这套书可以教你变成一个儒雅的有气质的人。那么回到《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这本书,您能不能给读者做一个导读?
李学军:历史地理指的是历史中的地理,它现在已经是一门学科了,是研究文明的一种方法,它不是简单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相加,而是在地理上复盘文明发展的历程。具体到这本书,它就是把华夏历史的推进和演变汇聚在辽阔的大地上,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集当中呈现立体的、动态的中国历史。使用这种方法,我们以往略知一二的文史知识就会变得完整和丰满,构成我们对中华文明认知的鲜活体系。
这本书的脉络是时间+空间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也是这本书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方向,因为在建立世界观的年龄,最应该培养的就是时空的观念。用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双重维度去认识世界,这样才能造就远大的眼光和宏观的视野,对天下大事的认知才会更全面。
“给孩子”系列
🔚
给孩子 |ID:tochildren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